“我们是孩子的妈妈,都要留在家里看孩子,我们一定要把我们的刺绣做好……”1月20日,全国青联委员、贵州省脱贫攻坚标兵、侗族刺绣传承人陆婷,用朴素有温度的话语为黎平县岩洞镇铜关村妇女作讲习,给大家培训侗族刺绣。去年以来,陆婷为黎平县刺绣培训达600多人,建有基地7处,带动农村妇女就业200人。
在全省全州脱贫攻坚“冬季充电”号角下,黎平县充分利用“新时代农民(市民)讲习所”平台,掀起了深化农村产业革命主题大讲习新热潮,脱贫攻坚“冬季充电”如火如荼。
1月23日,在中潮村“牢记嘱托感恩奋进·脱贫攻坚‘冬季充电’青年先锋大讲习”中,县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常务副会长吴长霖,为130多名贫困户、非贫困户、返乡创业人员、青年志愿者宣讲了中潮村“反租倒包”模式的做法,围绕支部带头、党建引领“激活力”,土地流转、利益联结“增动力”,绩效管理、融合创新“强引力”三个方面讲解今后中潮村的产业、土地、就业等方面的发展及规划。
以身边的脱贫典型、农村致富带头人讲身边事,是黎平县大讲习活动的一个缩影。
在大讲习中,黎平县依托科技特派员、农业专家服务“三农”行动、农村电商扶贫平台,组织农村致富带头人走进大讲习,分享他们的创业故事,晒自家“好日子”,传授“致富经”。
同时,聘请专家充电。1月25日,为期8天的全县2019年评茶员茶艺师技能培训结束,来自县内的茶叶龙头企业、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、茶叶种植、茶生产加工和销售、茶馆茶楼、茶文化等62人(其中评茶班32人、茶艺班30人)参加。
黎平县委宣传部带头讲习,派出专业人员到各单位乡镇开展专题讲习,派出4个讲习组,深入移民新区开展“搬新家、过新年、感恩共产党”主题讲习,移民群众动力得到激发。
全县脱贫攻坚战区指挥长、副指挥长和县级讲习员及县内有关专家,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干部,乡镇(街道)分管联系农业农村、扶贫等领导干部,单位(乡镇)党员干部、村(社区)干部等履行好讲习员职责,结合当地产业发展所需,深入田间地头、厂房、车间,与群众面对面开展讲习、互动交流。
统筹讲习阵地,结合讲习对象地区、文化差异,年龄结构、语言习惯等特点,分类施策,因人施教。将“课堂式大集中”与“互动式小分散”有机结合,组织讲习人员走进田间地头、村头寨尾、鼓楼花桥、农家院落、园区企业等场所,通过座谈交流、院坝会等形式开展讲习。
运用互联网、远程教育、“户户用”、微博、微信群、QQ群、抖音短视频、移动客户端、网站等媒体讲习平台开展“云”上讲习,以营造脱贫攻坚“冬季充电”浓厚氛围。同时,将讲习与惠农措施、技术讲座、村民大会等有机结合,以图片、视频、展板、实物、侗歌、侗戏、快板、小品等形式,用侗、瑶、汉多种语言开展讲习,让群众听得懂、听明白,入脑入心。
地坪镇派出450余名讲习员,成立苗侗瑶“三合一”宣讲队伍,从讲习人员全面铺开、讲习对象全面覆盖、讲习语种全面到位、讲习内容全面细化、讲习成效全面显现“五个全面”开展“冬季大充电”,为群众讲习讲透易地扶贫搬迁等扶贫政策。
各乡镇各单位围绕“两茶一药一蔬”等主导产业,全面讲习钩藤、天麻、食用菌、南竹、蔬菜、黄牛、生猪、土蜂、蜜蜂等种植养殖技术,现场解疑释惑,帮助群众“秋后喜算丰收账”。围绕“一村一扶贫车间”,开展加工作坊就业培训,讲习就业产业中的招商引资、工贸公司带动、抱团发展、“三权分置”机制等。
县林业局结合县里提出的茶叶、油茶、竹林“3个100万工程”目标,为帮扶村群众讲习了脱贫攻坚政策思路、林业涉农补贴惠民政策,鼓励村民利用空闲地块,用好涉林项目,扩大产业种植面积,做大林下经济产业。
一个月来,通过县、乡、村三级讲习员联动,广泛讲习,做到“冬季充电”全覆盖,全县开展“冬季充电”大讲习活动300余场次,受众7000余人次,真正为广大干部群众蓄能“充电”。
当前,全县上下围绕目标,尽锐出战,以26个500亩以上坝区为突破口,大力调减低效作物种植,发展蔬菜、食用菌、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及草食性生态畜牧业,加快推进茶叶、油茶、竹林建设“3个100万工程”,重点发展天麻、铁皮石斛、茯苓、林菌、林鸡等林下产业,力争林下经济产值达1.7亿元以上;创建扶贫车间、社区工厂、就业扶贫驿站等就业扶贫载体300个,力争解决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3000人以上。